編按:本文原發表於2014年10月4日,以該年上映之好萊塢版《哥吉拉》為引子討論哥吉拉配樂。2016年7月29日《正宗哥吉拉》於日本上映後,因應鷺巢詩郎之配樂,略作修改。
從2014年《哥吉拉》上映到今年《正宗哥吉拉》上映前為止,有一種抱怨幾乎從來沒停過:「為什麼哥吉拉出場沒有經典的『登登登』主題曲」?
若要簡單反駁,其實只要說「有人規定一定要有嗎」就結案了,但身為哥吉拉迷,總會想找到更有意思的答案。
首先先來談一下,所謂的「登登登」是什麼。
上面這音樂是1954年第一部《哥吉拉》跑完東寶LOGO、哥吉拉的片名,等吼叫聲劃過螢幕後響起的主題曲,由電影配樂大師伊福部昭所作。雖稱作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,但這裡的哥吉拉是指片名,而非怪獸。哥吉拉現身破壞時,出現的是另一段沉重壓迫的《哥吉拉上陸》。
等到軍隊疏散民眾或戰鬥機反擊時,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才回來壓過《哥吉拉上陸》。從中可知,人類才是《哥吉拉》配樂的主軸,就如電影《哥吉拉》雖以怪獸片為號召,卻不輕忽怪獸陰影下的人類描繪,所以才超越了一般怪獸電影的水準。
但《哥吉拉》叫好叫座之後,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就消失了。其實也不是什麼怪事,因為這主題曲當初就屬於電影,而非怪獸哥吉拉。轉型成「摔角明星」的哥吉拉在1962年有了全新的登場曲《哥吉拉復活》,源自《哥吉拉上陸》但替換為明朗爽快的氣息。
兩年後,電影《魔斯拉對哥吉拉》將此曲稍作修改,就成了哥吉拉的經典出場曲《哥吉拉的動機》。也就是下面這支影片的頭1分36秒。
往後這段旋律響起,基本上就等於哥吉拉登場,從1964年起到2016年為止,在25部(日本)片中出現了13次(包括只用在片頭片尾,或者變奏)。但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從1954年之後,整整在系列電影中缺席了20年,直到1975年才重新啟用,而這才是「登登登」頭一回在片中隨哥吉拉響起(而且整個放慢了節奏,反而有種哥吉拉即將落幕的哀愁)。這部電影之後,哥吉拉的「昭和年代」也跟著結束,從頭到尾,「登登登」就只有響過兩場。
那為什麼老是有人說,哥吉拉出場就應該「登登登」呢?因為那確實是我們這代人的童年回憶。1984年全新製作的《哥吉拉》上映,開啟了哥吉拉的「平成年代」。1989年,平成第二作推出,1990年春節來台上映,就是我們小時候看過的《大恐龍》。
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「吃脆比脆,看大恐龍」這句廣告詞?那年寒假,三台幾乎是卯起來播這支電影廣告,配樂就是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,我們那年過年幾乎整天都在那邊聽「登登登、登登登」,聽到忍不住拉大人帶我們去看大恐龍噴火。

後來我們才知道,那年的《大恐龍》其實叫《哥吉拉vs碧奧蘭蒂》,哥吉拉歷史中一部全面革新的作品。但更後來我才察覺到,全面革新的哥吉拉,骨子裡其實是懷舊的。在這一系列到1995年為止的六部「平成哥吉拉」中,不只登場的怪獸大半是老班底,連牠們過往的出場配樂也全面回鍋。尤其是封印多年的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,如今幾乎在每部電影裡卯起來從片頭放到片尾,尤其是在《哥吉拉vs碧奧蘭蒂》裡,當哥吉拉在火山大爆破中第一次登場,伴隨吼聲響起的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,甚至取代了《哥吉拉的動機》成為哥吉拉的登場曲。
「平成年代」裡,《哥吉拉的主題曲》和《哥吉拉的動機》幾乎填滿了整系列哥吉拉現身的所有影像。而這「平成年代」的7部電影有5部在台灣都是春節檔,連同錄影帶出租店,外加聯登、龍祥、學者這些新興電影台沒事播一播,特別好記的這首「登登登」,就成了台灣一整代人在看見哥吉拉時,耳中所響起的主題曲。
但綜觀哥吉拉系列作,「登登登」就沒有多必要了。29部日本哥吉拉作品中,只有9部用過這首曲子,前述90年代在台上映的就占掉其中5部。沒有「登登登」的抱怨,可以說是台灣怪獸迷的取樣偏差,也可以說是在地特色──不只音樂,在討論哥吉拉外形時,也常常聽到一些怪獸迷以「平成年代」哥吉拉壯碩異常、胸肌發達的體型為基準,來批評其它的造形。
我只能說,侷限在這種偏差中抱怨「沒聽到熟悉的曲子」,多少降低了觀賞哥吉拉的趣味。的確,今年鷺巢詩郎的配樂模式,還是選擇了有如「平成年代」的安全途徑──關鍵的主題曲親自譜寫,同時直接使用怪獸電影的經典配樂,甚至壓上耳熟能詳的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主題曲;但六十多年來,還有更多配樂選擇跳脫常規,替哥吉拉帶來多樣的聽覺氣氛。其中有11部日本哥吉拉的配樂,甚至完全沒用這兩首主題曲,卻一樣讓哥吉拉電影氣氛飽滿;例如,1966、1967、1974年佐藤勝的輕鬆喜感:
1971年真鍋理一郎陰森迷幻的電吉他(以及麻里圭子主唱的《還我太陽》)。
1984年小六禮次郎讓《哥吉拉》重回沉重災難的交響曲。
或是2000、2002、2003大島滿為哥吉拉帶來的全新主題曲(是新世紀系列少數比過去進步的地方⋯⋯)
或者也可以像2014年《哥吉拉》的配樂Alexandre Desplat一樣,吸收了伊福部昭的曲風,創造出隱含「登登登」的哥吉拉片頭曲。
哥吉拉的音樂可以如此繽紛,那何必拘泥於「登登登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