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〇至九〇年代是各種卡式電視遊樂器的蓬勃發展期,當年的小朋友與玩家,現在都在回味當年的遊戲與感動。
當時在台灣,其實也有一群玩家擁有一種「自視甚高」的平台——PC9801。因為它總是當年無論大廠或小工作室用來開發、發表遊戲的首選平台,許多遊戲都是在這平台上先炒到火紅,才移植至各遊戲主機上。所以當年擁有這台主機的人,會有著傲人的視角也是情有可原的,因為當大家在討論某個遊戲有多好玩、怎麼破關時,可能這些PC9801玩家們,都早已在一兩年前玩過了。
從筆者出社會後沒再碰PC9801的日子,算來也過了23個年頭了,那麼就讓筆者來為各位讀者介紹PC9801當年令人感動的每一刻,筆者會從硬體、特別的遊戲、程式設計上的巧思與當年的討論話題等,為各位老朋友回味PC9801的台灣味,也讓新世代的朋友透過筆者的分享,串起當年的感動⋯⋯。
筆者於1989~1992年間在高雄小港區一家電視遊樂器店工作,在這近四年的時間裡,也是透過《電視遊樂雜誌》的介紹認識僑咪,然後建議我們店裡的老闆向僑咪進了幾台日系的電腦主機來玩(肯定是自肥!),沒想到《三國志3代》與《英雄傳說》、《美少女夢工場》、《信長之野望霸王傳》、當然還有《蘭斯》與《龍騎士》系列等遊戲,讓店裡的老玩家一起享受著超世代的遊戲體驗——真的不誇張,當年的電視遊樂器大多是256×224、PC遊戲也是320×200的解析度。
大家看到這麼「高解析」且遊戲內容紮實的遊戲,就像這台主機已經超越了當代科技水準般的感覺,這一來擺個一兩台肯定是不夠的。在第一台PC9801上線後,馬上就再多進了PC9801系列「國民機中的國民機」EPSON PC-CLUB兩台 ,還有MSX Turbo-R一台來服役了。現在想想,一台動輒四、五萬台幣的主機(含CRT螢幕,因為PC9801的CRT埠是雙排15Pin的24Khz規格,與現行PC-AT等規格不同,所以需要一起購入)能買個幾台,才能服務好重點遊戲迷,可見民國78~81年間的景氣多好呀。
NEC PC9801 US 機型外型介紹
主要規格
CPU:Intel 386 16MHz
RAM:640KB
硬碟:沒有。因為當年一顆 40M 硬碟就要一萬多台幣。
主要運行軟體:9801、9821(少數)、8801(部份)
EPSON PC-CLUB 機款外型介紹
主要規格
CPU:Intel 286 8MHz
RAM:640KB
軟碟:3.5 FDD 二個
硬碟:更是完全沒有,連內建擴充槽都沒有了。
主要運行軟體:9801(大多可運行)、8801(部份)
EPSON PC-CLUB整個把主機和鍵盤都做在一起了,小心咖啡魔咒呀,要遠離飲料。嚴格來說這款是當年EPSON出品的日規電腦相容機,基本上採用286 CPU,當年的記憶體標準配備是640KB(因為PC98系列也採用日系專用的MS-DOS,所以一樣限制傳統記憶體在640KB)。
當年的遊戲磁片,第一片中幾乎都有內建DOS,加上遊戲片在交換時都依遊戲進度可以從第一片慢慢玩到最後一片,所以雖然沒有買硬碟,也都能很順利的玩遊戲,有九成的遊戲幾乎不必像PC/AT電腦一樣,要進入DOS後再打指令才能進入遊戲。這就是當年日本電腦系列遊戲,讓筆者現在回味起來覺得充滿以使用者角度設計的巧思;寧可多一點成本,也要給玩家享受方便的使用體驗。
Panasonic MSX Turbo-R 機款外型介紹
主要規格
CPU:R800
RAM: 256kB, 16kB SRAM
軟碟:3.5 FDD 一個
硬碟:無
遊戲卡匣槽:一個
9Pin 遊戲手把擴充槽:二個
看得出來松下電子(國際牌)當年這台Panasonic MSX Turbo-R電腦,是定位在低年齡層、家用規格的用戶,或許是日本較少有媽媽帶著藤條去遊樂器店裡抓人,也不必偷偷買回來躲起來玩遊戲的不同觀點,讓這樣的陽春國民機除了可以讓小朋友學電腦之外,更能兼顧到遊戲這塊市場,提高消費者使用電腦的意願呢。
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想像25年前沒有網路的時代,要買遊戲真的可是要算個小暴發戶才能玩得起的。在只有幾個遊戲可以選擇的年代,除非是對寫程式有興趣,不然小朋友可能真的很難對電腦產生興趣呢。
筆者初試啼聲的第一篇投稿,希望可以引起對這幾款日系電腦有興趣的玩家的注意。現在也很容易找到模擬器與遊戲片,這些模擬器還可以模擬出當年換片遊戲,與軟碟機在讀取的步進馬達轉動聲,還有磁頭磨擦磁片的聲音(這才是復古懷舊最重要的地方!);筆者真的對這些模擬器作者感動敬佩。
接下來筆者會慢慢的介紹各種名作與特殊玩法的遊戲,另外讀者如果對這些老日系PC遊戲有興趣的話,筆者也很樂意分享模擬器的使用法,並協助讀者找到想玩的遊戲。讓我們一起享受當年只有640KB的記憶體,與只用軟碟機就可以創造出許多好口碑、留名至今不朽的名作,感受當年那些為每個位元的剩餘空間斤斤計較、精益求精的工程師的心血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