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就在「Nintendo Classic Mini Family Computer」(以下簡稱迷你紅白機)預定發售日的 2016 年 11 月 10 日後兩天,早先筆者在日本亞馬遜預購的復刻版迷你任天堂紅白機,彷彿是要證明「天涯若比鄰」這句俗話一樣,順利地出現在筆者桌上。
今年九月份,任天堂發佈這台主機的發售消息並開始預購時,全世界的電玩愛好者們,幾乎無一不在網路上爭相走告這個意外的好消息。更讓人驚訝的是,即使那些並非核心遊戲玩家或懷舊遊戲收藏者的一般人,對這台主機的發售顯然也相當期待。
究其原因,可能在於紅白機以及其眾多遊戲帶給了這些八〇年代出生、成長的「紅白機世代」們太多共同的話題與回憶,影響了他們的社交與生活經驗,就連當年的台灣熱門零食廣告,不也搭上了往昔那股同樣席捲世界的紅白機熱潮嗎?
而這段屬於全世界玩家們共享的電玩文化記憶,此刻隨著迷你紅白機問世消息一出,便如火山爆發般一發不可收拾。
在日本亞馬遜預購網頁下單時,因為筆者從未自該網站購買過電玩主機,雖然訂單成立了,但卻沒有把握是否真能成功購得。而在極短時間內,日本亞馬遜也因為搶購熱烈,在完售的狀況下中止了預購活動,可見對於傳統日版紅白機的喜愛,已經是全世界懷舊電玩愛好者的共識之一。
預購結束後,台日各通路網站上立即出現以翻倍的價格,將這台尚未發售的主機再次高價轉手當期貨炒賣的現象,更讓人瞠目結舌,不可思議。能夠以最原始的官方定價成功預購,這年頭竟也成了件值得慶賀的幸運之事。
開箱

寄達的主機在越洋包裹中雖然被牢牢的固定,不過本體的包裝方式卻讓人驚訝。筆者所訂購的是附有明信片之特典限定組,但附贈的明信片就這樣以紙膠帶固定在主機本體外盒上!對於希望自己收藏品完美無缺的人來說,最討厭的莫過於膠帶上的殘膠;幸好紙膠帶的黏性低,品質也不錯,撕下之後並沒有殘膠留在盒面上。
至今網路上可見的開箱文,多是僅有迷你紅白機單體開箱,或者是將迷你紅白機主機本體與原始主機本體直接對比;既然筆者數年來也幸運收藏數台狀況良好、盒書配備齊全的任天堂紅白機,也就趁這機會與新版迷你紅白機一起開箱對比一番。
畢竟,這次的日版迷你任天堂主機得到如此近乎狂熱的喜愛,光是外包裝設計,就已經勾起了擁有共同回憶的大眾們無比的興趣。

筆者所擁有的四台任天堂盒書齊全主機,包括了初代方塊按鈕機、前期圓形按鈕機,與銘版上印有「FF」(Famicom Family)標誌的後期圓形按鈕機。其大小比例,擺在一起便一目了然。


迷你紅白機除了內容物介紹之外,更多了提醒玩家需要自行準備 USB 電源的敘述;左下方的內建遊戲數量說明及 CERO(日本電腦娛樂分級機構)標示,讓當年原本簡潔的設計略顯雜亂。

外盒側面圖片則相當有趣。左邊的字體粗細及產品名稱不同或許難免,迷你紅白機(下)卻沿用了原包裝當年的主機與卡帶產品檔案照,當然迷你主機的構造與照片有所不同,更不能插卡帶(圖下方的日文圖說為「並未隨機附上卡帶」),難道不怕引起消費糾紛嗎?(笑)
新舊紅白機對比

老主機雖然各零部件的狀況都相當好,不過前期紅白機上機身容易泛黃的老毛病一樣躲不掉。同時,以前的老主機常以透明塑膠袋包裝,與當代主機多半採用不透明包裝袋,包裝材質選擇考量明顯隨時代有所不同。


除了少了老紅白機那本彩色漫畫說明書外,迷你紅白機的說明書、保證卡及使用須知,都是單調的黑白印刷。既然要走懷舊路線打造復刻外包裝盒,為何說明書的封面不以當年同樣的色澤印刷?這多少讓人感到遺憾。
手把

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,老主機並不另外包裝手把,但是手把線卻用長條形塑膠袋包裝;而迷你主機卻是緊密地包覆手把,而將手把線暴露在外。

這裡需要特別提到手把的差異。除了大小之外,在材質、材料處理上也有明顯的不同。
迷你紅白機的十字鈕與 AB 鈕光澤度,勝於舊主機。而且舊紅白機的 AB 鈕為內凹,不若迷你紅白機為外凸;舊紅白機的十字鈕雖不如迷你紅白機的十字鈕閃閃發光,但操控性卻也因此而更加靈敏。
而在實際的操作上,迷你紅白機手把大小,約為實際手把的六成,可能是因為手把嶄新的關係,十字鈕的觸感也較為堅硬。但因為拇指一按下便很容易涵蓋四個方向,所以在操控的細微部分,就無法如全尺寸的舊紅白機手把靈敏。

其實迷你紅白機按鈕大小與 Game & Watch 按鈕大小相若,所以遊玩時的手指感受也相仿。


當然,迷你紅白機的 2P 手把上麥克風孔與音量調節開關僅是造型裝飾,不過既然都把麥克風形狀在模具上仿造出來了,為何開關處不施以簡單的黑色塗裝?這也是外觀上另一個令老玩家感到可惜之處。另外由於迷你版手把的配置較緊湊,所以麥克風音量的三角形圖樣也省略了。
機身外觀

將大小兩台主機擺在一起合照時,筆者直覺想打開迷你紅白機的卡匣蓋,才想起這台主機不能插卡(笑)。而主機正面最明顯的敗筆,應該是電源開關與 RESET 鍵上方那兩張應該要有卻不見蹤影的說明貼紙吧。

金屬銘板上,迷你紅白機的「FAMILY COMPUTER」標準字右上角原有的「™」字樣,以及「Nintendo」商標右上角的「®」等標記也都沒有印上,這使得迷你紅白機顯得「氣質上」頗為神似早年某些高度仿製的 FC 相容機,也令人啼笑皆非。

不用說,擴充埠旁的使用注意貼紙也不見了,裝飾用的擴充埠防塵蓋也是黏死在迷你紅白機的機身之上。

與舊紅白機相較之下,除了少了手把線尾端膠圈,因為輸出介面以及電源使用的不同,機身後部造型有相當大的差異,散熱孔的數量也不同。


迷你紅白機底部相當簡潔,特別的是底盤角落的四個橡膠墊也重現了,但是在這樣小的主機上,似乎比起止滑功能,又是裝飾成分居多,同時也掩蓋了螺絲孔。這樣一來,如果要拆解主機,就不得不把這四個膠墊撕下來。

整體而言,迷你紅白機的造型設計與包裝當然大體上比照舊紅白機,但是卻有不少充滿矛盾與應該可以設計得更好的小細節,甚至令人感覺為了急於發售或降低成本,而犧牲掉許多原本可營造出較完整懷舊感的細部精緻度,任天堂的考量與想法,以及取捨標準,頗令人不解。
電源


迷你紅白機採用 USB 供電,但僅隨主機附上 USB 連接線,任天堂發售的專用變壓器則需另購。然而這個目前為止迷你紅白機唯一的任天堂「官方週邊」,本身卻沒有任何任天堂商標註記;如果不是非常欣賞其外搭配主機的包裝設計,其實不需特地購買,以一般常見的 USB 電源為主機供電即可,也是個頗為雞肋的週邊設備。
系統與遊戲環境

整體操作感的部分,由於手把線僅有 80 公分長,而一般家庭目前的液晶電視都以大畫面機種為主流,即便將連接電視的 HDMI 線拉長,卻因為手把線較短的因素還是不能離螢幕太遠(這點倒是忠實地重現了老紅白機的典型使用情境),所以最適合這台小主機的遊玩方式,或許就是像上圖一樣,連接三十吋以下具備 HDMI 輸入介面的液晶螢幕。


在主機功能上,像是每個遊戲有四個即時記錄的功能等特色,大家在官方介紹影片中應該已經得知了;而在畫面效果上,迷你紅白機提供了類比電視特效、標準 4:3 比例與完美像素(Pixel Perfect)等三種顯示模式。
事實上,4:3 與完美像素所呈現的效果,常接觸模擬器(Emulator)的朋友一定不陌生;但那一定會讓不熟悉模擬器的玩家在液晶螢幕上操作時感到疑惑:那跟記憶中小時候在電視上的顯示效果,顯然相當不同;而內建的「類比電視特效」雖加上了模擬的掃描線,但角色線條與畫面品質體感卻又因而降低到 RF 訊號輸入等級的品質,畫面物件輪廓模糊不清,這似乎又遠遜於主流模擬器掃描線影像特效處理下的畫面表現了。
購買迷你紅白機的意義何在?
讀到這裡,讀者們應該都已經看出筆者對於迷你紅白機批評多於肯定。
那麼,既然早就可以預期這樣的機器,對於長久以來已習慣於全尺寸、全功能的任天堂紅白機實機操作感,與映像管掃描線螢幕的人來說,是絕不夠得到滿足的,那特地購買這一台主機有什麼意義呢?
我們先看看迷你紅白機所內建的三十款遊戲列表:
- 大金剛
- 瑪利歐兄弟
- 小精靈
- 越野機車
- 氣球大戰
- 敲冰塊
- 大蜜蜂
- 功夫
- 超級瑪利歐兄弟
- 薩爾達傳說
- 亞特蘭蒂斯之謎
- 宇宙巡航艦
- 魔界村
- 所羅門之鑰
- 銀河戰士
- 惡魔城
- 薩爾達傳說:林克的冒險
- 大相撲
- 超級瑪利歐兄弟 3
- 忍者外傳
- 洛克人 2:威利博士之謎
- 熱血物語
- 雙截龍2
- 超級魂斗羅
- 最終幻想 3
- 瑪利歐醫生
- 熱血行進曲
- 瑪利歐高爾夫公開賽
- 超級瑪利歐兄弟 USA
- 星之卡比 夢之泉物語

如果任天堂將這樣的主機,定位為懷舊遊戲的輕度重溫平台,那麼內建像《大金剛》、《小精靈》、《大蜜蜂》這類單純的射擊或者動作遊戲,應該就已足夠——但事實當然不是如此;而像《超級瑪莉歐兄弟 3》、《魔界村》、《洛克人 2》、《惡魔城》和《宇宙巡航艦》等要求玩家高度複雜遊玩技巧的遊戲,在這台主機上卻很可能因為手把本身的靈敏度及手感不如傳統手把,又不能另外外接,而讓想要以這台主機在遊戲中挑戰高難度的玩家卻步。
這或許也是這款主機的另一個矛盾之處。
從發售消息傳出的那天起,網路上各個電玩懷舊社團中,對於迷你紅白機的意見討論,以及這台主機是否具有「購買價值」等等都十分分歧,正反意見均有。
在核心懷舊玩家圈之外的大部分人,多半因為其造型小巧可愛、令人懷念,更可外接當今主流的 HDMI 介面而對其高度肯定。但如果因此便認為必須不計代價,不管成本、價格是否合理,都一定要擁有一台「做為收藏之用」,這樣的購買動機,只是徒然給了轉賣者以懷舊當道的風氣為藉口,趁機大撈一票的機會而已。
筆者對於此機器,原先也是定位成擺放起來賞心悅目的「神像級」供品,但在收到主機,看著背面三十款遊戲的封面圖片之時,心中卻浮起了不同的感受:
「遊戲機是用來玩的,絕對不應該只是擺在架上觀賞的裝飾品」。
從最簡單的《大金剛》到重重迷宮的《薩爾達傳說》,這三十款內建遊戲,每一款都帶有相當值得挑戰的遊玩目標。這種目標可能是挑戰最高分紀錄,或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突破每個關卡欣賞破關畫面。
玩家若能夠以這樣的目標挑戰這內建的三十款遊戲,那麼,迷你紅白機就絕對不只是一台「三十合一的電玩紀念品」,更是提醒每一位懷舊玩家:眼前看似單純原始的古老電玩遊戲,卻依然各有其大千世界,等待真正的玩家一款款去自我挑戰與鑽研技巧。
同時迷你紅白機手把操作的不便,與需要精準操作的遊戲間的基本矛盾,更可能鼓勵有志於深度懷舊的玩家們再次找回真正的實機與卡帶,甚至映像管電視——即便螢幕上展現的是原始的 RF 畫面,也能夠再一次的悠遊在看似簡單,卻可能多年來從未成功突破與挑戰過的遊戲境界。
這或許就是迷你紅白機帶給我們最有意義的啟示,也是每個自詡為遊戲人的玩家,必須再一次真切反省的事。